新闻资讯
新闻资讯

吉姆瑞评论丨深圳“卷尺哥”指出哪些安排引发

集目新闻评论员曲静近日,深圳网友“卷尺哥”走红网络。他每天拿着卷尺走在街上,关注公共设施中的“小问题”——道路不平坦、设施损坏等,没有什么能逃过他敏锐的眼睛。 “卷尺哥”发布视频后,深圳相关部门总是第一时间响应,迅速解决问题。网友总结道:“别问,问就解决了。” (据南方日报10月20日报道)用一根卷尺、一部手机、一双聪明的眼睛,“卷尺哥”用最简单的方式测量城市的细节,彻底改变城市管理。他重点关注公共设施中容易被忽视的“小问题”:48厘米宽的立交桥坡道无法容纳婴儿车、松动的沙井遮盖安全隐患、绿植挡路影响交通等,这些与安全相关的“小事”足底、母性善良、出行舒适,是衡量城市治理水平的“大事”。当狭窄的坡道迅速加宽,隐藏隐患的井盖被加固,挡路的树木让位于人行道……微妙的变化让城市变得更加人性化和富有同情心。 “哥卷尺”的精心发现,公民和网友的意愿和传播,以及市政府部门的迅速行动。这种环环相扣、良性互动,是累积起来的,或者说是一幅城市共治的生动图景。被网友戏称为“卷尺队”的市政部门,以“响应大家、人人就位”的实际行动,赋予“深圳速度”新内涵。公民的积极参与为城市管理提供了“毛细血管”般的感知网络,良好的政府执行使民意有力而清晰。这趟双向旅程可以不仅激活了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主人翁意识,也向管理部门施加压力,提高服务效率,使城市管理从“被动解决”转向“主动行动”。 “兄弟卷尺”的热心行动,也让人们看到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新路径。管理上不必总是追求“大动作”,而可以从小切口入手,用“绣花技艺”解决人们的经济诉求。日常管理不仅需要相关部门深入日常生活、扎根街道、社区,更要动员成千上万的市民一起当好“管家”。每个人都是城市的主人,都可以成为发现问题的“传感器”。只要大家目标一致,适当沟通,就能将管理触角延伸到更多角落,将民众的需求转化为政府部门的行动指南,形成管理的纽带。城市管理协同作用强。目前,一些城市已经有了自己的“卷尺兄弟”,这表明新的沟通方式可以给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。要取得好的效果,关键不在于出现更多的“批评者”,而在于培育因事制宜的管理生态系统。人民群众施政积极性有待珍惜,政府纠偏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。只有保持“问题发现-问题反馈-问题解决”的链条畅通,每个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才会不断提高。希望更多的城市管理者真正倾听市民的心声,关心群众的需求,想群众之所想,把大家的抱怨变成赞扬,让群众有受益感,真正提高城市管理质量,让生活更艰难、更美好。